配资炒股配资开户 黄仁勋“撒钱”创纪录!英伟达超级AI帝国崛起,但没带中国玩

智东西(公众号:zhidxcom)配资炒股配资开户
编译 | 程茜
编辑 | 李水青
智东西 10 月 21 日消息,10 月 13 日,全球知名投资追踪机构 PitchBook 发布的报告显示,截至 10 月 9 日,英伟达今年参与的 AI 相关融资已经达到 50 笔,超过 2024 年全年 48 笔总和。
2023 年英伟达参与的融资为 34 笔,2023 年之前的四年其共计参与了 38 笔。需要注意的是,这些投资还不包括其旗下企业风险投资基金 NVentures 的投资,NVentures 今年目前已参与了 21 笔交易,去年全年 24 笔,2022 年仅参与 2 笔。
具体来看,2023 年以来,英伟达参与的融资中单笔融资过亿美元的企业共 31 家。2025 年投资的企业中,单笔融资超过 10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71 亿元)的企业共 7 家、获得数亿美元的共 8 家、融资刚超过 1 亿美元的有 5 家。其中,获英伟达投资的 OpenAI、xAI、Mistral AI、Figure AI 的估值均已超过百亿美元。
据智东西统计,这些企业所属的领域中,大模型相关最多共 14 家,其次为 AI 基础设施相关共 7 家,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相关分别为 3 家和 2 家,其余量子计算、核聚变等相关企业共 5 家。

▲英伟达 AI 投资领域细分情况(2023 年至今单笔融资过亿美元企业)
从地域来看,英伟达投资的绝大多数都为美国企业,有少数几家英国、法国、日本企业。以下是自 2023 年以来英伟达参与融资超过 1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71 亿元)的 31 家初创公司详情,按融资金额从高到低排列:
一、7 家单笔融资过 10 亿美元,4 家获英伟达连投
7 家获英伟达投资的企业,单笔融资额均超过 10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71 亿元),其中 OpenAI、xAI 等大模型顶流单笔融资金额已超过 60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429 亿元)。
今年英伟达新投资的三家创企为开源模型研究创企 Reflection AI、多模态 AI 系统创企 Thinking Machines Lab、英国 AI 基础设施公司 Nscale,前两家分别由前 DeepMind 研究员、前 OpenAI 首席技术官创立,第三家创企已经与 OpenAI、微软签订大型 AI 基建订单,其余四家均获得英伟达多次投资。
1、OpenAI:2024 年 10 月,英伟达首次投资 OpenAI,并为其 66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471 亿元)的巨额融资提供了 1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7 亿元),当时 OpenAI 的估值达到 1570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10.14 万亿元)。
今年 9 月,英伟达与 OpenAI 宣布双方达成一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:OpenAI 将部署至少 10GW(10 吉瓦,即 1000 万千瓦)的英伟达系统,包含数百万颗 GPU,而英伟达将在这些算力逐步上线时,向 OpenAI 持续投资,投资总额最高达 1000 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 7.12 万亿元)。

▲从左至右:OpenAI 联合创始人兼 CEO 萨姆 · 阿尔特曼(Sam Altman)、英伟达创始人兼 CEO 黄仁勋、OpenAI 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格雷格 · 布罗克曼(Greg Brockman)(图源:X)
2、xAI:2024 年 12 月,英伟达参与了埃隆 · 马斯克旗下 xAI 的 60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428 亿元)融资。本月初,据彭 · 博社报道,xAI 被曝正进行 200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1428 亿元)融资,英伟达在这轮融资中的股权投资部分高达 20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143 亿元),xAI 会通过特殊目的实体采购英伟达 GPU,然后出租这些芯片五年。
▲从左至右:英伟达创始人兼 CEO 黄仁勋、xAI 创始人马斯克(图源:X)
3、Mistral AI:今年 9 月,法国大模型独角兽 Mistral AI 宣布获得 17 亿欧元(折合人民币约 140 亿元)C 轮融资,投后估值达到 117 亿欧元(折合人民币约 966 亿元),这是英伟达第三次投资 Mistral AI。Mistral AI 是一家法国创企,成立于 2023 年,由前 DeepMind 和 Meta 研究人员成立,专注于开源模型开发。英伟达曾参与 Mistral AI 的种子轮和 B 轮融资,Mistral AI 在 2023 年 6 月完成了 1.05 亿欧元(折合人民币约 8.7 亿元)种子轮融资;2024 年 6 月以 60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429 亿元)的估值筹集了 6.4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46 亿元)。

▲从左至右:Mistral AI 联合创始人 Guillaume Lample(纪尧姆 · 兰普尔)、Arthur Mensch(亚瑟 · 门施)、Timothée Lacroix 蒂莫泰 · 拉克鲁瓦(图源:Mistral AI 官网)
4、Reflection AI:本月,英伟达领投了 AI 创企 Reflection AI 的 20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143 亿元)融资,这家创企最新估值达到 80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571 亿元),相较 7 个月前上一轮估值 5.45 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 38.9 亿元),估值跃升近 15 倍。Reflection AI 由两位前 DeepMind 研究员创办,成立于 2024 年 3 月,将自己定位为打造"美国的开放前沿 AI 实验室",未来可能会与 OpenAI、Anthropic 等封闭机构,以及 DeepSeek、通义千问等开源团队展开竞争。
▲从左至右:Reflection AI 联合创始人 Misha Laskin(米沙 · 拉斯金) 和 loannis Antonoglou(伊奥尼斯 · 安东诺格鲁)(图源:Reflection AI 官网)
5、Thinking Machines Lab:今年 7 月,AI 创企 Thinking Machines Lab 宣布完成 20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143 亿元)种子轮融资,最新估值达到 120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857 亿元)。Thinking Machines Lab 的创始人是前 OpenAI 首席技术官 Mira Murati,其于 2025 年 2 月成立,不到 5 个月就创下彼时史上最大规模种子轮融资的记录。该公司主攻企业 AI 定制。

▲从左至右:OpenAI 联合创始人兼 CEO 萨姆 · 阿尔特曼(Sam Altman)、前 OpenAI 首席技术官米拉 · 穆拉蒂(Mira Murati)(图源:《华尔街 · 日报》)
6、Nscal:今年 9 月 25 日,英国 AI 基础设施公司 Nscale 宣布在 B 轮融资中筹集了 11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78 亿元),10 月 1 日又宣布完成 4.33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31 亿元)的 Pre-C 轮 SAFE(未来股权简单协议)融资,英伟达均参投。Nscale 于 2023 年从澳大利亚加密货币挖矿公司 Arkon Energy 分拆出来,现在已经成为微软、OpenAI 的重要合作伙伴。
今年 7 月,Nscale、OpenAI 等企业宣布启动 Stargate Norway(星际之门挪威项目),要在挪威构建完全由可再生能源供电,到 2026 年底交付 10 万颗英伟达 GPU。今年 9 月,微软宣布计划到 2028 年在英国投资 300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2142 亿元),这项投资包括与 Nscale 合作建造英国"最大的超级计算机",拥有超过 2.3 万颗 GPU。

▲黄仁勋参观 Nscale 公司(图源:Nscale 官网)
7、Figure AI:今年 9 月,英伟达参与了 Figure AI 超过 10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71 亿元)的 C 轮融资,这家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的最新估值达到 390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2785 亿元)。Figure AI 成立于 2022 年,专注于研发通用人形机器人。本月初其发布第三代人形机器人 Figure 03,能执行多种家庭任务,如浇花、洗碗、送餐、擦桌子、陪宠物狗玩游戏等。英伟达首次投资 Figure AI 是在 2024 年 2 月,这家公司以 26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186 亿元)的估值筹集了 6.75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48 亿元)。

▲ Figure AI 最新发布的人形机器人 Figure 03(图源:Figure AI 官网)
二、8 家拿下数亿美元,涵盖核聚变、自动驾驶、人形机器人8 家创企拿下数亿美元融资,包含人形机器人顶流 Figure AI。
1、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(CFS):2025 年 8 月,英伟达参与了核聚变能源初创公司 CFS8.63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62 亿元)的融资,投后估值达到 30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214 亿元)。
CFS 成立于 2018 年,其是一家美国聚变发电公司,于 2018 年从麻省理工学院分拆出来。该公司目前正在波士顿郊区建造一座名为 Sparc 的原型反应堆,预计将在明年晚些时候启动该设备,并在 2027 年实现科学盈亏平衡。

▲ Sparc 的原型反应堆(图源:CFS 官网)
2、Cohere:今年 8 月,加拿大 AI 独角兽 Cohere 官宣获得 5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36 亿元)新融资,估值从 55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为 393 亿元)增长到 68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486 亿元)。Cohere 由 Transformer 论文合著者艾丹 · 戈麦斯(Aidan Gomez)发起,创立于 2019 年,其主攻为企业提供可私有化部署、能解决垂直场景实际问题的 AI 应用。2023 年英伟达首次投资 Cohere,去年 6 月又参与了该创企的 5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36 亿元)融资。
Cohere 由三位天才少年创办,由 Transformer 论文合著者艾丹 · 戈麦斯(Aidan Gomez)发起,CTO Ivan Zhang 是戈麦斯的同系同学,2017 年曾创办 AI 研究机构 FOR.ai,现在更名为 Cohere For AI;首席科学家尼克 · 弗罗斯特(Nick Frosst)在 2015 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,在谷歌大脑任职期间是"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" Geoffrey Hinton 团队的成员。

▲从左至右:Cohere 的三位联合创始人 Ivan Zhang、Aidan Gomez、Nick Frosst(图源:Cohere 官网)
3、Wayve:今年 9 月,英伟达创始人、CEO 黄仁勋称要在英国投资 20 亿英镑来增强该国的 AI 创业生态系统。英国的自动驾驶科技初创公司 Wayve 的发言人证实,英伟达暂定承诺将向 Wayve 投资 5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36 亿元)作为总投资的一部分。Wayve 成立于 2017 年,专注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,正在英国和旧金山湾区测试其车辆。2024 年 5 月,英伟达曾参与这家英国初创公司 10.5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75 亿元)的融资 。

▲黄仁勋与 Wayve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Alex Kendall(图源:TechCrunch)
4、Lambda:今年 2 月,AI 基础设施提供商 Lambda 宣布以 25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179 亿元)的估值完成了 4.8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34 亿元)的 D 轮融资。Lambda 成立于 2012 年,其业务很大一部分涉及租赁搭载英伟达 GPU 的服务器。
▲ Lambda CEO 史蒂芬 · 巴拉班(Stephen Balaban)(图源:Lambda 官网)
5、Together AI:今年 2 月,英伟达参与了该公司 3.05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22 亿元)的 B 轮融资,此轮融资对 Together AI 的估值为 33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236 亿元)。Together AI 成立于 2022 年,提供用于构建 AI 模型的云端基础设施,2023 年英伟达首次投资了该公司。
▲ Together AI 创始人兼 CEO 维普尔 · 维德 · 普拉卡什(Vipul Ved Prakash)(图源:YouTube)
6、Firmus Technologies:今年 9 月,新加坡数据中心公司 Firmus Technologies 以 18.5 亿澳元(折合人民币约 85 亿元)的估值从包括英伟达在内的投资者那里获得了 3.3 亿澳元(折合人民币约 15 亿元)的融资。这些资金将加速 Firmus 与塔斯马尼亚政府合作的旗舰计划 Project Southgate 开发,也就是打造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驱动的 AI 工厂,预计将搭载 3.6 万颗英伟达 GPU。
▲从左至右:Firmus 联合首席执行官蒂姆 · 罗森菲尔德(Tim Rosenfield)、Firmus 联合首席执行官奥利弗 · 柯蒂斯(Oliver Curtis)
7、Nuro:今年 8 月,英伟达参与了自动驾驶初创公司 Nuro 的 2.03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14 亿元)融资,该交易对 Nuro 的估值为 60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428 亿元),较 2021 年 86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614 亿元)的峰值估值大幅下降 30%。Nuro 成立于 2016 年,主要开发用于送货和叫车服务的自动驾驶软件,其联合创始人兼 CEO Jiajun Zhang 曾是谷歌首席软件工程师,是其自动驾驶项目(现称为 Waymo)的创始团队成员之一。

▲ Nuro 联合创始人兼 CEO Jiajun Zhang(图源:Nuro 官网)
8、Perplexity:今年 9 月,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 ,生成式 AI 搜索创企 Perplexity 以 200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1428 亿元)的估值获得了 2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14 亿元)的新融资,通过为用户查询提供对话式答案来与谷歌竞争,Perplexity 成立于 2022 年,其主要开发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对话式应答引擎和搜索引擎。根据 PitchBook 的数据,自三年前成立以来,这家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公司已筹集了 15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107 亿元)的总资金。英伟达于 2023 年 11 月首次投资 Perplexity,并参与了这家 AI 搜索引擎初创公司的后续每一轮融资,包括去年 12 月份的 5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36 亿元)融资,该轮融资对该公司的估值为 90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643 亿元)。
今年 8 月,Perplexity 相关发言人在接受外媒采访时提到,其年度经常性收入已经超过 1.5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11 亿元)。

▲ Perplexity 创始人兼 CEO 阿拉温德 · 斯里尼瓦斯(Aravind Srinivas)(图源:Business Insider)
三、5 笔融资超过 1 亿美元,视频生成顶流在列5 家企业获得超过 1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7 亿元)融资,涵盖量子技术、医疗领域大模型、视频生成等企业。
1、Runway:根据 PitchBook 的数据,今年 4 月,英伟达参与了 AI 视频生成独角兽 Runway3.08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22 亿元)的 D 轮融资。
Runway 成立于 2018 年,今年 4 月,该公司发布了最新版视频生成模型 Gen-4,模型可以在场景中创建一致的角色、位置和对象,并从场景中的不同视角和位置重新生成元素。凭借 Gen-4 等产品及其视频模型 API,Runway 希望今年的年化收入达到 3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21 亿元)。

▲ Runway 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瓦尔 · 巴伦苏埃拉(Cristóbal Valenzuela)(图源:The Iinformation)
2、Sandbox AQ:今年 4 月,英伟达与谷歌、法国巴黎银行等公司一起向 Sandbox AQ 投资了 1.5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11 亿元)。此次投资使 Sandbox AQ 的 E 轮融资增加到 4.5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32 亿元),公司估值增加到 57.5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411 亿元)。Sandbox AQ 成立于 2016 年,2022 年从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分拆出来,专注于开发量子计算软件及量子技术融合解决方案。
3、Hippocratic AI:今年 1 月,医疗保健的大语言模型开发商 Hippocratic AI,宣布完成 1.41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10 亿元)的 B 轮融资,估值达 16.4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117 亿元),领投方为英伟达。
这家初创公司成立于 2023 年,其 AI 解决方案可以处理面向患者的非诊断性任务,例如术前程序、远程患者监护和预约准备。

▲ Hippocratic AI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孟贾 · 沙赫(Munjal Shah)(图源:Hippocratic AI 官网)
4、Weka:今年 5 月,英伟达向 AI 原生数据管理平台 Weka 投资了 1.4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10 亿元), 此轮融资使这家硅谷公司的估值达到 16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114 亿元)。Weka 成立于 2014 年。5、Reka AI:今年 7 月,AI 研究实验室 Reka 宣布在一轮融资中筹集了 1.1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7.9 亿元),英伟达参投。据外媒报道,这笔交易使这家初创公司的估值增加了两倍,达到 10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71 亿元)以上。
Reka AI 是一家由前谷歌和 Meta 研究人员于 2022 年创立的 AI 初创公司,专注于开发多模态模型。2024 年该公司被曝因资金压力正与 Snowflake 洽谈超 10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71 亿元)收购。

▲ Reka AI 首席执行官 Dani Yogatama(最右)、首席科学家 Yi Tay(中间)(图源:Reka AI 官网)
四、2023 年至今,英伟达参投单笔融资过亿企业共计 31 家此外,2023 年、2024 年英伟达投资的筹集超过 1 亿美元轮次的初创公司还有下面 11 家,加上今年再次投资的 20 家,也就是说自 2023 年至今,英伟达参投的单笔融资达过亿美元企业已有 31 家。
1、Inflection:2023 年 6 月,英伟达成为 Inflection13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93 亿元)融资的几位领投者之一。同时,这笔也是英伟达首批重要的 AI 投资之一。
Inflection 由谷歌 DeepMind 创始人 Mustafa Suleyman 于 2022 年 3 月创立。但不到一年后,微软聘请了 Inflection AI 三位创始人中的两位,并斥资 6.2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44 亿元)获得 Inflection 的非独家技术授权,导致这家创企员工数量大幅减少,未来前景也更加不明朗。

▲ Inflection 创始人、CEO 穆斯塔法 · 苏莱曼(Mustafa Suleyman)(图源:《华尔街 · 日报》)
2、Scale AI:2024 年 5 月,英伟达与 Accel 和其他科技巨头亚马逊和 Meta 一起向 Scale AI 投资 10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71 亿元),该公司为公司提供用于训练 AI 模型的数据标记服务。本轮融资对这家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公司估值接近 140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1000 亿元)。 6 月,Meta 投资 143 亿美元收购了 Scale 49% 的股份,并聘请了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Alexandr Wang 以及其他几名 Scale 关键员工。
▲前 Scale AI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Alexandr Wang(图源:CNBC)
3、Crusoe:2024 年 11 月,该公司筹集了 6.86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49 亿元),由 Founders Fund 领投,其他投资者包括英伟达。Crusoe 成立于 2018 年,并被选定为总投资 5000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3.6 万亿元)的"星际之门"唯一开发商和运营商。
▲ Crusoe 联合创始人、首席执行官兼董事会主席蔡斯 · 洛赫米勒(Chase Lochmiller)(图源:Crusoe 官网)
4、Poolside:2024 年 10 月,AI 编码助手初创公司 Poolside 宣布获得 5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36 亿元)融资,由贝恩资本领投,英伟达跟投,Poolside 的估值达到 30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216 亿元)。Poolside 成立于 2023 年初,总部在法国巴黎。5、CoreWeave:2023 年 4 月,英伟达投资了 AI 云计算提供商 CoreWeave,当时 CoreWeave 筹集了 2.21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16 亿元)的资金。此后,CoreWeave 的估值已从约 20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143 亿元)跃升至 190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1357 亿元) ,目前该公司于今年 3 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。CoreWeave 成立于 2017 年,允许其客户按小时租用英伟达 GPU。
今年 9 月,英伟达与 CoreWeave 签订 63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450 亿元)云计算产能订单,英伟达会在 2032 年 4 月 13 日之前购买这家创企未售出的产能。

▲从左至右:黄仁勋、CoreWeave 首席执行官迈克尔 · 因特罗托(Michael Intrator)(图源:The Information)
6、Sakana AI:今年 9 月,英伟达投资了这家日本初创公司,该公司利用小型数据集训练低成本的大模型。该公司成立于 2023 年,完成了约 2.14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15 亿元)的 A 轮融资 ,估值达 15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107 亿元)。7、Waabi:今年 6 月,这家自动驾驶卡车初创公司完成了 2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14 亿元)的 B 轮融资,由现有投资者 Uber 和 Khosla Ventures 共同领投,其他投资者包括英伟达、沃尔沃集团风险投资公司和保时捷汽车控股公司。Waabi 是 2021 年由前优步自动驾驶部门首席科学家 Raquel Urtasun 创立。
8、Ayar Labs:2024 年 12 月,Nvidia 向 Ayar Labs 投资了 1.55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11 亿元),该公司成立于 2015 年,致力于开发光学互连技术,以提高 AI 计算和电源效率。这是英伟达第三次投资这家初创公司。
9、Kore.ai:这家开发企业级 AI 聊天机器人的初创公司于 2023 年 12 月筹集了 1.5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10.7 亿元)。 除了英伟达,参与此次融资的投资者还包括 FTV Capital、Vistara Growth 和 Sweetwater Private Equity。Kore.ai 成立于 2014 年。
10、Bright Machines: 2024 年 6 月,英伟达参与了智能机器人和 AI 驱动的软件初创公司 Bright Machines 的 1.26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9 亿元)C 轮融资。Bright Machines 成立于 2018 年。
11、Enfabrica:2023 年 9 月,英伟达参与了网络芯片设计公司 Enfabrica 的 1.25 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8.9 亿元)B 轮融资。Enfabrica 成立于 2019 年。
结语:英伟达 AI 投资布局,几乎覆盖 AI 全产业链
英伟达此前曾在官网透露,其企业投资的目标是通过支持其认为是"游戏规则改变者和市场创造者"的初创公司来扩大 AI 生态系统。从其投资也可以看出,AI 相关企业的地域、成立时间、所属领域的跨度都极为广泛。
从 2023 年至今配资炒股配资开户,英伟达在 AI 领域的投资步伐持续提速,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超往年,其投资布局既包含大模型这一核心赛道,又兼顾 AI 基础设施、自动驾驶等关键领域,深度串联起 AI 产业的上下游生态。
泰禾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

